《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教学重点1.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三、教学难点1.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温故知新1.齐声朗读课文2.翻译课文3.复述课文三、通过观看课堂短剧深入理解课文1.第一幕表演结束后,收集到学生表演中所提问的问题如下,另外教师补充部分问题,梳理课文。邹忌的提问:a在刚刚的表演中,联系我们的课文,大家回想一下,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外貌和行动的?能看出我什么样的心理呢?b关于我与徐公谁美这件事,我先后问了哪几个人?他们都是如何回答的?教师补充:“暮寝而思之”中,“之”代指什么?2.第二幕表演结束后,收集到学生表演中所提问的问题如下,另外教师补充部分问题,梳理课文。邹忌:a我“孰视之”,仔细的端详了徐公后,结论是什么?用我的原话回答。b然后我又回到房中,照镜子后,结论是什么?c为什么昨天我的妻、妾、客都说我“美与徐公”,而今天我的结论是如此呢?d由这件生活小事,我想到了什么?(国家大事)此时,我心里的想法回事怎样呢?e此时此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补充:总结“三问三答三思”。3.第三幕表演结束后,收集到学生表演中所提问的问题如下,另外教师补充部分问题,梳理课文。邹忌:a大家猜想,在我入朝觐见之前,我还思考了什么?b听了我的陈述,威王是如何决策的?c在我们封建社会中,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多少谋臣良将因此为招惹了杀身之祸,大家熟悉的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从本文来看,我进谏言会取得成功?齐威王:a邹忌说“王之弊甚矣”,我真的受到了蒙蔽吗?有什么证据吗?b有这样的一个敢于进谏的大臣是我朝的幸运,在听了他的建议后我颁布了命令,颇有成效,谁来说说,有哪些成效呢?c齐国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于朝廷”,你觉得,功劳在谁?我?还是邹忌呢?不要迫于我的皇权,请大家各抒己见。d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补充:总结“三赏三变”及类比推理的方法。4、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劝说他人时态度要真诚,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2)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对方乐于接受(3)要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四、总结(2)《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虽然只有343字,却具有健康的思想性和极强的艺术性其构思精巧,语言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际交往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学会将古代前贤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点亮智慧人生!五、作业模仿邹忌的方法,对下面的情景进行劝解。1.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2.小明假期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借了别人的钱需要还,于是找到作为好朋友的你:“借我一百元钱,别告诉我爸妈,也别告诉老师,千万要保密!”面对小明的要求,你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