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政治权力从国王向议会转移)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大宪章》1、《大宪章》:封建贵族限制王权2.议会雏形的产生时间:1265年组成: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历史背景:1.英国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3.国王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结果:1688年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权利法案》材料二《权利法案》的条款: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2.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4.议会必须定期召开;5.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集会权选举权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的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用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从此,英国实行议会和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内阁的由来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而得名,内阁逐渐成了最高行政机关。二、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内阁制的形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首相地位的提高,主持内阁,协调各部门工作•19世纪中期,两党制的发展,在议会选举和国家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内阁制的发展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④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②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的角色,统而不治①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③首相----多数党领袖,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最高行政首长。(1)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各是什么?(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地位如何?(3)首相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权力,地位如何?(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明代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明代: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明朝殿阁大学士②③①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对议会负责内阁组织内阁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集体负责国王形式任命统而不治掌握国家大权监督内阁国家权力中心问题一:如果要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你懂了吗?议会首相内阁解散议会共进退内阁下台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问题二:当议会与首相发生意见分歧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活学活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你认为:(1)内阁成员大体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3)议会如果不同意,会怎样?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不会。首相掌握行政权,不对国王负责。要么内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政治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历程。(1)历史传统:《》——英国开始向宪法权利演变(2)政治前提:.——解决了议会与国王的主权之争(3)确立标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4)发展: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内阁(5)完善:1832年。——代议制下民主化的趋势大宪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议会改革法案责任内阁制课堂小结国家权力重心下移君主议会:立法权公民:选举权内阁:行政权英国的制度创新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中的两党的发展时间“光荣革命”前19世纪中1924年至今政党托利党保守党辉格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英国保守党ConservativeParty,GreatBritain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为保守党。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保守党重要成员会议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