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9为什么20世纪前半叶连续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而下半叶世界持续了和平局面,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活动目标(1)阅读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秩序建立的相关材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性质的差异;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2)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不同,分析二者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不同作用。(3)通过研讨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不懈努力。活动内容类型材料探究问题社会情境材料材料一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依偎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问题1材料一中,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提示反映问题: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学术情境材料材料二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由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问题2材料二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提示观点:这场战争由欧洲战争转变为全球性的战争。依据:美国的加入,战争的结果不再完全由欧洲各国决定。史》情境材料材料三(学术情境)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材料四(社会情境)(德国)陆军兵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凡尔赛和约》国防部队中的服务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1935年)问题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过于严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提示“过于严厉”指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理由: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国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问题4材料四中《德国国防法》与《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提示变化: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察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影响: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社会情境材料材料五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问题5材料五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提示不是“好心肠”。理由: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理由:“中立”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学术情境材料材料六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