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郦道元的《三峡》导入。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四、细读课文,分析结构1.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第二部分(2~9自然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第三部分(10自然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五、小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欣赏一下三峡的美景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2.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精读赏析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明确: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西陵峡巫峡山水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三峡黄猫峡:山高水急,不险不狭我围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文中还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