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5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4)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5)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出现了著名的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图解识记]古代商业的发展2.城市的繁荣(1)城市功能的变化(2)新型城市的兴起[图解识记]城市职能与“市”“坊”的发展与演变二、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表现3.影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微点拨]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变过。只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图解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2.迟滞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2.两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对两宋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手工工场,工场主为市场需要雇佣雇工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4.“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6.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主题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史料证史——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几个重要现象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论从史出史料一表明唐代重视对商业的管理,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史料二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允许向街门开路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门造屋开门了。——[日]加藤繁《宋代都市的发展》论从史出史料二体现了宋代商业活动地点限制被取消。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论从史出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史料探史——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观念习俗的关系史料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探究史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社会上存在哪些重要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现象:存在乐于与商人结交朋友、商人婚嫁奢侈的现象。说明:明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歧视商人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客观上反映了重商和倡奢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归纳总结——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