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记行》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记行》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记行》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记行》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4
《阿里山记行》第十七课《阿里山记行》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2、能力目标: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心脏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2、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情景导入: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二)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教师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欣赏歌曲及图片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词注音风靡山岚堪称谛听禅幢桧(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清澈接风洗尘风靡堪称谛听(二)问题导学: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2、指名朗读课文(先请学生评点,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3、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4、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后交流。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如画的风光?点拨:(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神木巨创)预习,识记生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学生先写在黑板上。5、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点拨: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一泓()莽莽()溢出()镶嵌()鱼鳖()静谧()红桧()孕生()2、精读课文3-9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课文第3段是________。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谭水清澈;第5段,________;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________________;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________。(要把握文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练习、巩固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1.小结提升:文章的标题点明了游记的对象—阿里山,作者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了迷人的阿里山,带到了阿里山的灵魂—神木面前。2.拓展延伸:搜集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小结、概括板书设计《阿里山纪行》吴功正一、深山水潭二、原始林区三、曲径青苔四、木桧林海五、神木巨创教学反思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时,注重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注重了学生课堂的自我思考、合作探究,在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充分,气氛活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记行》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