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繁弦急管”等词语;2、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课文,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读中批注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研讨、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教学重点】:1、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中悟、读中思和边读边作批注;2、理解并学习行道树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教学方法】:导读法,探究法,质疑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出示行道树的图片,要求学生概括什么是行道树。)一棵棵排列着整齐的队伍的行道树,站在马路边,在想些什么呢?它们引起我们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3、通过朗读、探究,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合作研讨的习惯,了解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4、学习无私奉献者的襟怀及崇高精神。(二)简介作者张晓风,当代台湾散文家。作品主要有《从你美丽的流域》、《星星都已经到齐了》、《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等(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给予牙龈烟囱(2)在()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四)听读课文,整体把握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自由读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归纳文中行道树形象,说说它们都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情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主题)“行道树”神圣而又痛苦,具有“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五)自主探究,品读课文1、老师讲要求,教方法过渡:下面,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注意“读出自己”,同时在文中作好批注。出示学习方法提示:“自读自悟”a.理解法:读了,我知道(懂得)了;b.感悟法:读了,我感受(体会)了;c.拓展法:读了,我想到(仿佛看到)。d“我要质疑”读了,我不理解。(在文中打上问号)老师作批注示范:“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特别是“悲凉”一词最能体现!2、学生自读后,再分小组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写批注,引导小组的交流,并适时鼓励寻找到文中关键句子的学生,示意他认真准备等会儿再集体交流。)可能出现的句子:A、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掉。“堕落”,本义指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有沦落、流落的义项。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中,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B、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同城市里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行道树的痛苦,更深入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C.“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本句主要是表现城居人民环保意识薄弱,“固执”一词是行道树的自谦,充分表现了行道树执着地奉献!D.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这句话表明了行道树具有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格)3、质疑探究,深入理解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老师有几处疑难,谁能帮我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