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导读《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读者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重峦叠嶂(zhànɡ)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蔷薇(qiánɡ)二、词语释义自出新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嶙峋:突兀的样子。景致:风景。阶砌:台阶。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三、语句解读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四、作家作品叶圣陶(1894—1988),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等。五、背景探视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邀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