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直线的方程一般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了解直线的一般式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直线五种表达式的优缺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过程和方法:从学生认知背景出发引出问题;学会分类讨论及掌握讨论的分界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有一个认知,增加符号化处理数学问题的了解,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难点: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研究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这些方程都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二.讲解新课任意一条直线,在其上任取一点,当直线的斜率为时(此时直线的倾斜角),其方程为,这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严格意义上讲还需要,但可以说方程可以化为(、不同时为).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的倾斜角时,直线的方程为.【问题1】方程能当作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小结:直线方程都可以表示成(、不同时为)的形式.【问题2】那么(、不同时为)形式的方程是否一定表示一条直线?分析:如果表示一条直线,只要指出该直线的特征即可.证明:对于方程(、不同时为),如果,方程可以化为,它表示过点,斜率为的直线,如果,则由于、不同时为,所以,方程可以化为,表示过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点且与轴垂直的直线方程.综上所述,(、不同时为)形式的方程一定表示一条直线.定义:方程(、不同时为)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三.典型例题例题1.求直线的斜率以及它在轴、轴上的截距.并作图.例题2.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的值:(1)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2)直线的斜率是.例题3.已知直线经过点,斜率为,求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一般式和截距式.四.当堂反馈1.如果直线的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那么有()A.B.C.D.2.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的截距为,则()A.B.C.D.3.如果<,>,那么直线不通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设直线的方程为(、不同时为),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应满足的条件:(1)直线过原点;(2)直线垂直与轴;(3)直线垂直于轴;(4)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五.课堂小结六.课后研学若直线在第一、二、三象限,则()A.>>B.><C.<>D.<<七.教与学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