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1课时上课时间编号主备人姚明亮审核人张延使用人教学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2.概述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3.尝试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2.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教学难点1.高倍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讲述、谈话相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教学过程复备栏新课引入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小、形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肉眼来观察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的。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和命名了细胞,将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带入微观领域。接着,经过许多科学家在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进行新课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学生观察“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四幅图并自学阅读其中的文字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分析归纳出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学生回答后师作以下小结1.细胞学说的内容: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2.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学生阅读P30—P31内容对照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示,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的方法。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师生共同归纳)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名称及作用教学方法:对照显微镜边讲解边演示。显微镜的构造:(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倾斜关节、转换器、载物台(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射镜2.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方法①拿法:右手抓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安放: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离桌边约10厘米左右。③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遮光器上的孔——反光镜调节在一直线上,反光镜对准光源,可看到有一个明亮的视野。④放置装片⑤观察:先用低倍镜:成像距离(1.5cm—2cm);后用高倍镜:成像距离(挨近装片)(2)低倍镜使用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两眼注视物镜,直到物镜镜头接近标本为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为止。(3)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目的;找到目标,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直到看清物像。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实验最后学生分组讨论使用显微镜有那些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后师总结:(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师给学生字、图,指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物像的在什么地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等。(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光线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光线暗。(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继续探究介绍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尝试使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找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内容。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细胞学说的内容: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2.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名称及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课后反思课题: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2课时上课时间编号主备人姚明亮审核人张延使用人教学目标1.概述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