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课英国群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2)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基本史实;(3)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4)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2)情境再现分析材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归纳、概括;(3)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复杂性和曲折性;(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她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4)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学方法】1.采用概要讲述法,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系统的了解;2.利用问题探究方式,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3.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议会和国王的斗争:(1)提交《大抗议书》:①背景:查理一世的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长期议会的召开,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的领导中心。②内容:反对专制,要求自由和议会权利。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③意义: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2)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①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②两次内战,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3)共和国时期:①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②1653年,克伦威尔掌权。(4)“光荣革命”: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1)君主立宪制。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2)责任制内阁。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