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世界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4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9·河北衡水诊断)拉斯曼丘陵区位于南极圈以内的大陆边缘,处于大冰盖的前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当地虽然风力大,但难以形成大中型风成地貌。下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与“该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据此回答(1)~(3)题。(1)根据该地自然地理特征推测,当地外力作用较弱的应该是()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2)关于拉斯曼丘陵区强风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高,夏季至秋季频率变低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低,夏季至秋季频率变高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3)拉斯曼丘陵区虽然风力大,但难以形成大中型风成地貌的原因可能是()①当地气温低②风力不稳定③地面缺乏碎屑物④地表被积雪覆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地位于大陆边缘,处于大冰盖的前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可推知该地风力侵蚀、冰川侵蚀作用较强,A、B错误;大陆边缘是沿海地区,海浪侵蚀作用较强,D错误;当地降水较少,径流量少,因此,外力作用较弱的应该是流水侵蚀,C正确。第(2)题,根据强风频率分布图,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春季至夏季(大约9月~次年2月),频率变低。夏季至秋季(大约是12月~次年5月),频率变高,B对,A错。夏季强风频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C错。冬季14~20时出现强风,D错。第(3)题,由材料和图示可知,拉斯曼丘陵地区气温低、风力强、风力不稳定,但这不是缺少风成地貌的主要原因,①②错误;地面缺乏碎屑物,不能形成风积地貌,③正确;地表被积雪覆盖,不易形成风力侵蚀地貌,④正确。故D正确。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位于南极圈以内,大陆边缘;大冰盖的前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图中冰雪覆盖面积大。读强风频率分布图(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可知,拉斯曼丘陵区强风春季至夏季(大约9月~次年2月)频率变低,夏季至秋季(大约是12月~次年5月)频率变高;夏季(12月~次年2月)强风频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冬季(大约6~9月)常在14~20时出现强风。典例2(2019·广东华南师大附中诊断)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惊奇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的冰川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回答(1)~(3)题。(1)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C.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D.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2)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B.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答案(1)C(2)B(3)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不断长大的冰川是人造冰川,不是由高山冰川融化流入生成,A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冰川会变小,B错误;村民运来的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正确;村民若能抽取印度河水,就不用人造冰川来解决灌溉问题了,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拉达克地区位于印度河上游,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与气候干燥特征不符,A错误;读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能带来充沛降水,但拉达克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背风坡,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B正确;拉达克地区东北部有喀喇昆仑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进入,受冬季风影响小,C错误;该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受地形影响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D错误。第(3)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