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鲍晔明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提出新经济基本框架的会议;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的十年;社会主义的新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进入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道路3、能力目标:1让学生收集资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化。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3在分组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2学生讲述;3老师点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回顾第2~4课所学内容,然后教师提问: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和伟大决策?(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经济开放。提问:随着改革开放进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导入课题。(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图片《提计划经济时期的凭票抢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原因提问:为什么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件展示案例:“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用心爱心专心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分析,并进行总结归纳。(计划经济体制体制的僵化企业无自主权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供应不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起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从刚才的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些弊端使得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集中表现在市场上商品供应严重不足,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而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这就导致各种食品和轻工业品严重短缺,市场供应贫乏,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课件展示:《60年代的粮票》、《80年代的布票》、《80年代婴儿白糖票》、《90年代的肥皂票》总之,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展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1、背景(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的必然性)(2)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始以前,我国20多年的经济建设实践表明,单靠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制度和体制方面的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尝试将市场和计划两大经济手段结合起来,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在市场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时期,生产发展得快,经济充满活力。市场调节作用得到发挥的企业和地区,机制灵活,生产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快;反之,受传统体制影响较大的地区或企业,机制较为僵化,生产增长缓慢。从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