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贮备制度第1条集团公司、直属集团应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与人才交流中心、大专院校建立密切联系,开辟长期、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并与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吸纳企业所需人才。第2条集团公司与直属集团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逐步推进人才市场化进程,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3条在人才的选聘和提拔上,要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即在同等条件下,公司员工有优先择业换岗的权力。第4条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内部人才流动时要求岗位公开、考核公正、不分职位高低、工龄长短、资历深浅,择业面前人人平等。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负责培训工作的实施。建立本部门的岗位证书的登记。5.4执行层本制度的执行层是各项目部,其职责;根据本单位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参加公司组织的有关培训,负责本单位培训计划的实施。负责项目部岗位证书、工人技能情况的登记控制工作。6.工作程序6.1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应确定本部门的人员与质量、环境、安全必要的能力,如能力不足时,应提供培训或参加学习,以满足工作的要求。6.1.2每年初,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收集、确定本系统、本单位的培训需求,和特定的专业学习要求,上报办公室6.1.3办公室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计划及收集的培训需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管理程序》发放。6.1.4因工作需要制定的临时培训计划由生产副经理批准,报办公室备案,相应部门组织实施培训,办公室监督检查6.2培训对象和内容6.2.1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及企业文化、方针、目标培训;法律、法第1页共3页规的培训。6.2.2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培训。6.2.3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控制程序的运用,质量、环境检验的方法,统计技术及有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6.2.4对操作工人的培训①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教育;②本岗位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方法和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③新进场、上岗、转岗工人进行质量、环境意识,安全生产教育;④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特殊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6.2.5经过培训应提高员工的质量、环境、安全意识,以及从本职工作提高水平来保证自己工作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完成。6.2.2应对照员工的工作情况来评价培训的结果是否有效。6.2资格认可6.2.1对从事与产品质量、工作环境、职业健康等有直接影响的管理、执行和验证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经考试综合评定后,进行资格认可,持证上岗。如: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取样、送样员等。6.2.2特殊工种参加劳动部门专业岗位培训后,经考试合格,取得本工种操作证再按要求进行资格复审。如: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工、场内机动车驾驶员等。6.2.3对本公司员工进行参加教育的记录、学历、职称、操作人员的技能、经验分别进行登记控制,并保存有关记录。6.4档案管理6.4.1各部门对于本部门负责实施培训班工作,负责收集有关培训记录,整理教学档案,内容包括:①培训计划表;②教学大纲;③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登记表;④资格认可证书及教育、技能和经历的登记。6.4.2所有教学档案的控制执行《记录控制管理程序》。6.5办公室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第2页共3页6.6对于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的培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取得良好培训效果为宜。不必拘泥培训形式,但应做好记录。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