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以后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属于基础知识。我选择的授课对象是年级普通班(初二八班)学生。整堂课思路清晰,设计周密细致,将知识分版块让学生更容易建立起知识的结构。语言流畅,教学形式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足,结合前辈们的指导,在此我将我的教后反思总结如下:1.课堂组织要有始有终。本堂课涉及实验活动,提前已经让学生自备了一瓶水,上课之前已经将实验器材(温度计,纸杯)分发到每个小组桌上,为了防止同学们的好奇心造成实验事故或扰乱课堂纪律,因此我在上课喊起立之后让他们站着听完了我的纪律要求,这一点为之后顺利的完成新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这样后学生虽然配合但也使课堂上学生过于拘谨。在下课铃响了之后并没有喊起立,这样结束课堂显得自由散漫,组织教学纪律应该有始有终。2.要大胆处理教材,创新性的安排教学活动。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于是我在本堂课就拿自制温度计演示了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并介绍了温度计的原理,并对自制温度计与标准试验温度计做了对比,找到了改进的地方,同时解决温度计的结构及温度计的单位和刻度方法。最后设计了一个自主学习温度记得使用的环节,并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最后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的实验。但课后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虽然这样确实能体现教学环节并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纪律,但我考虑到我们物理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制温度计的不足,自然地想到怎样改进自制的温度计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应用。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办法解决,正是我们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进行教材特殊处理时所无法达到的,我想以后还要更加努力专研教材,培养起整合教材的能力。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解了温度计的规范使用之后,我把学生分为两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教后发现,温度计的使用之后再让他们动手,不如让他们先动手自己总结规范的操作步骤来得更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讨论、实践和总结,积极参与其中,我在整个活动中更应该是引领者、组织者而不是传授者,那样才能真正让培养出孩子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