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和力(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的惯性。(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1)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分析】学习本章知识,应从观察入手,对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逐步总结规律,在我们学习环境中,只能从探究实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因此必须重视本章内容中出现的探究实验,抓紧实验现象,自习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出内在规律。本章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他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加强对实验探究的分析,自己应多设计一些探究、制作等活动,重视实际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一、力与运动关系:⑴形变: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①物体速度方向改变。②物体速度大小改变。(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由快到慢、由慢到快)⑵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①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会速度越来越快②空中飞行的物体会做曲线运动,因为受到重力⑶力的三要素:“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练习】2010年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过门将,直入球门后角,3:0锁定胜局。足球离开脚面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使足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A.邓卓翔和地球B.足球和空气C.守门员和地球D.地球和空气【练习】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练习】小明在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发现,表演者在改变茶水流出的方向时要不停的改变手拿茶壶的位置,这体现出: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作用效果与以上三者都有关【练习】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⑷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能使物体的速度加大或减小,也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练习】下面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速度最大【练习】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图4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二、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注意:①一切物体在失去所有外力时,如果原来静止则保持静止,原来不论做什么运动在不受力时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练习】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②现实世界中,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并不是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是受到平衡力,力效果相互抵消了。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与概括而得出的。(这种方法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理想实验法”)。(2)实验:实验结论: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