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2)培养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直观教具展示法: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师生探究法: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故事讲述法:通过先进人物介绍,感受他们崇高品质;提问学习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快速思维,整体把握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取得新成就。【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究其原因,需要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分析,层次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要正确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导入新课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师概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但是,中国应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1、中共“八大”召开提问: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然后以讨论方式回答。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要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正确的决策,指明前进的方向。中共“八大”的内容:(1)社会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3)经济建设方针。教师强调: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八大”的正确决策未能全面贯彻实行。提问:中共“八大”后,“左”的错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要求学生阅读本目有关小字内容回答,然后教师加以概括。2、“大跃进”运动提问: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指出:“大跃进”是以乞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发动这一运动是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场运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极大破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导致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3、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有关内容,特别注意课文中的卡通问答,然后教师加以讲述。4、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提问: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强调:造成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