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资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难点:本课的难点: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用握手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远方客人的问候。国际大舞台上,我们同样会看到一次次坚定的握手。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见证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在外交事业的舞台上,与世界握手的精彩瞬间,唱响“合作与发展”的时代最强音。二、展示学习目标一起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知识梳理明确目标、重在落实请大家阅读课本,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知识梳理。小组内交流一下。完成的小组举手。四、展示交流(一)中美关系1、对抗篇说起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想到的词语是——敌对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孤立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美国人,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敌人。2、转机篇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材料。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中美两国各自面临着什么困难,共同的需要是什么?你来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需要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而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开始重新调整战略和外交政策。你说的太好了。很有政治见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美共同的需要是:改善中美关系。3、正常篇那么,中美多年筑起的坚冰壁垒如何化解?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视频中的哪些镜头令你难忘,你想到了什么?(基辛格与周恩来握手的瞬间让我看到了中美的坚冰开始溶解。)1971年基说得好,辛格访华之旅又被称为“破冰之旅”。(看到尼克松总统主动握住周总理的手,足有一分钟,看出尼克松总统是很有诚意的,由此可以预见此次访华定会圆满结束。)你观察的很仔细,也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从握手的细节感受到此次访华定会成功。(毛泽东虽然年迈,但自信、从容。尽显中国领导人的风范)你呢。毛泽东和尼克松!1971年前世人的眼里,这两个人在一起交朋友就显得古怪离奇。而此次,尼克松在中国八天的逗留是美国总统访问外国时间最长的一次。毛泽东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来形容当时发展中美关系的紧迫性。让我们回放几个精彩镜头,一起感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发展历程。知道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说。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得好。在当时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的推动下,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宣告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美之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4、合作与分歧中美关系在风雨中前行。我们看到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你知道的有哪些?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中美分歧?小组讨论一下。(经济、环保、反恐、新能源等方面合作卓有成就。同时我们看到中美分歧仍然存在,美方执意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美方利用所谓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美方一些人炒作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将中美经贸摩擦政治化;美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