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2.简述如何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3.叙述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3.在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二)教具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2.进行新课(1)欧姆定律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I=U/R。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板书:<2.公式:I=U/RI-电流(安)U-电压(伏)R-电阻(欧)>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板书:<例题1>已知:R=807欧,U=220伏。求:I。解:根据欧姆定律I=U/R=220伏/807欧=0.27安。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板书:〈例题2〉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板书:〈例题3〉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①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