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条件,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应用[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综合运用[教学器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准备: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二、讲授新课:1.教学坐标表示.①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ab2121yyxx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x、),(22yx,那么221212||()()axxyy③向量垂直的判定:设11(,)axy,22(,)bxy,则ab02121yyxx④两向量夹角的余弦(0)cos=||||abab222221212121yxyxyyxx2.教学例题.①讲解例5:已知A(1,2),B(2,3),C(2,5),试判断△AB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练习:在△ABC中,AB=(2,3),AC=(1,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k值.(学生板演→教师修正→学生修正)1②讲解例6:设a=(5,7),b=(6,4),求a·b及a、b间的夹角θ(精确到1o)练习:已知A(1,0),B(3,1),C(2,0),且a=BC,a=CA,则a与b的夹角为多少?(学生板演→教师修正→学生修正)3.小结: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判定;两向量夹角的余弦.[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