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个内容: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所以选择水作为探究物质,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各种特征,使学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讨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学生平常少见的如气态的铁和液态的氧气等。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物质三态的概念,且初步认识物质三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并在活动中学会使用酒精灯。温度的测量是学习本章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学生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阅读说明书的形式学习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活动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最后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中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尝试让学生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本节设计试图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设计、讨论等学习形式突出自主性与探究性,教师作用重在对课堂的组织和指导。二、教学流程三、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三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2.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四、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特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做一做新课引入小结活动一:观察水的三态及其特征活动二:练习使用温度计生活·物理·社会: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议一议归纳总结看一看议一议读一读信息快递:酒精灯使用做一做拓展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信息快递:摄氏度的规定五、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六、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三只)、火柴、冰块、温度计、冷水、热水等。2、演示实验器材:玻璃盖片(两片)、碘,另加学生实验器材。3、“云、雨、雾、霜、雪、雹”、水循环图片(见教学用书配套光盘),4、教学一体机。七、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云、雨、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师:同学们观察过这些自然现象吗?它们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化身”——水。本节课我们就以水作为探究对象,研究水具有哪些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什么特征呢?观看图片,阅读课本P29导图。体会“云、雨、雾、霜、雪、雹”等实际是水的不同状态。由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中水的各种形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新课教学㈠活动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1、[信息快递]多媒体展示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用外焰加热。2、[做一做]按课本图形2-1操作,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3、[议一议]师:水有哪几种状态呢?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变化有何特征呢?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固态固定固定液态不固定固定气态不固定不固定4、[归纳总结]师:同学们还能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演示实验:碘加热后升华成气态的碘蒸气。[小结](板书)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阅读“信息快递”,了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点燃、熄灭酒精灯,观察酒精灯的各部分火焰的温度差别。分组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生: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生:实验中冰块形状体积都固定;水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水蒸气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了。完成课本上的表格。生:水有三种状态,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学会使用酒精灯,为后续学习准备。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水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