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1)课题名称三国鼎立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间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教育目标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重点、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策略和方法分组导学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投影:歌谣进行复习,第三单元文帝景帝赋税轻,文景治之政清明,武帝分削诸侯国,罢黜百家尊儒术,兴办太学学五经,政经军学大一统。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时间:公元200年2人物:曹操、袁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4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打基础二、赤壁之战1时间:公元208年教师活动总述:第三单元:学习统一国家建立。第四单元我们开始学习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肯定2强调:小说和历史有区别,小说不是历史,同学们应注意,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而成。3分析课文:官渡之战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A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学生活动1学生出场介绍自己看过的小说,喜欢的人物?说明为什么喜欢?举出几个人物、成语、事件2个小组进行归纳小结准备到黑板版书课文要点3对比两次战争,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兵强马壮的曹操失败了呢?补充:曹军骄傲轻2人物:曹操、孙权、刘备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4作用:基本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退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得四川。他们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孙权也称帝、三鼎立局面形成。1魏:220年曹丕洛阳2蜀:221年刘备成都3吴:222年孙权建业攸的建议火烧乌巢B袁绍:骄傲轻敌、吸引不住人才、不团结赤壁之战:学生讲。4分析评价: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5评论:“天下假设无孤,不只几人称帝,几人称雄”(两种观点)6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现象:一个历史现象的发生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敌,不服水土。4要求学生快速记忆两次战争谁记得快。5看地图105页回答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大败,不敢南下,形成了什么局面?(到黑板板书三国鼎立)6辩论会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历史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课后记三国这一段历史,可谓是家入户晓,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历史故事非常精彩,学生也能到讲台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