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的成因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I、原理;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光速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m=6.3072×1012km)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四、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五、板书设计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德育目标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白纸、小平面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