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名称小区或厂区供热课程设计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2014年9月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经过《暖通空调》、《供热工程》、《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学习后的一个总结性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本设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小区管网的工程设计及锅炉房主要设备的选择计算,为今后作为工程师独立完成供热设计工作进行初步锻炼。二、课程设计题目小区及厂区供热课程设计三、课程设计内容(一)设计图纸要求绘制管网平面布置图1张(1号图)、水压图设计原理图(用小坐标纸)、锅炉房工作原理图1张(1号图)。(二)说明书说明书正文40页,严格按学校相关要求排版,装订成册。内容应包括方案说明、负荷计算、系统布置与设计、设备选择计算等。四、课程设计涉及知识范围《暖通空调》、《供热工程》、《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五、课程设计方法、步骤和要点(一)管网设计本指导书值旨在根据毕业设计任务的要求,指导做本设计的同学掌握设计的程序,提供可参考的设计方法,指出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进一步明确设计所能达到的深度。从而是学生能熟悉和掌握住宅小区供热管网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学会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课程设计名称小区或厂区供热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编号课程设计时间3周课程设计学分3适用专业、年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1级1、熟悉原始材料原始材料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如占有的原始资料不全或有误,会使整个工程设计失误,以致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供热管网设计一般需要掌握如下内容:1.1建筑总平面图。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来进行供热管网的管线布置。1.2各建筑物的热负荷及其特点,从而掌握各建筑物供热负荷和选择热媒及热媒参数,进而计算热媒流量。1.3气象资料,主要指建筑物所在地区的采暖设计计算温度。1.4地质资料,主要指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冰冻线、土壤酸碱度、土质等等。以确定管网敷设方式及保护层护和保温层结构(选择架空、有沟或无沟的敷设方式)。当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时,应尽可能保证管道在地下水位线之上冰冻线之下。2、确定供热方案2.1确定原则: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确定应根据国家的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政策,全面地考虑热源、网路和用户三个方面。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全面地分析确定。一个系统方案地优劣不仅关系到整个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地经济性,而且影响到供热效果和运行管理地难易。2.2方案确定步骤:2.2.1首先必须细致了解用户地类型、性质及其对热媒参数地要求和热负荷变化规律等原始资料。2.2.2热源型式地选择。如负荷是全年性的可优先考虑热电厂的热源,这是从经济合理利用能源的角度考虑的:如负荷是季节性的则可考虑区域锅炉房的热源。因本设计为住宅小区,按近期的我国生活水平,一般仅为季节性的供暖热负荷(热水供应可能性较小)。2.2.3热媒的选择。根据热用户的用热特点,如有生产用汽可考虑采用蒸汽。而只有供暖热负荷的住宅小区应优先考虑热水为热媒的方案。热水和蒸汽做热媒各自的特点可参见《供热工程》一书。2.2.4热媒参数的选择。高参数热媒的选择。高参数热媒可是供热系统采用较小管径、降低输送网路循环水的电能消耗,节省用户的散热面积。但高参数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并且管网的散热损失较大,低参数则与之相反。所以这也涉及到经济技术比较的问题。2.2.5确定各用户设计热负荷。因热负荷是热力管网设计的主要依据,所以必须先将各种负荷汇总整理成各建筑物热负荷一览表,并根据选定的热媒及其参数,计算出热媒流量列入表中,以备管径的选择计算之用。有时用户的供热设计尚未完成,无具体的热负荷值,也可根据供热负荷概算热指标的方法算出。具体方法可参见《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2.2.6确定管网热力系统型式及管制根据建筑物总平面及各用户热负荷的分布状况,应选择管路行程尽可能短直的系统布置形式,以节省管材及较少地沟的土方工程量和初投资。一般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多采用枝状管网布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