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南黄镇九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用密度鉴别物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知识的应用难点:在应用密度鉴别物体时测物体密度的方法教具:4千克的铅球(老师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槽、烧杯(12组)[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诊断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煤油的密是0.8×103kg/m3,,这说明什么问题?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师:我们学习了密度,就要让它更好地为我小组讨论:①地质勘探时,科导入新课教学程序们服务,那么谁能说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度都有哪些应用呢?师总结:可见,密度的知识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师活动学家要对采集的矿石进行密度测量,以鉴别是什么矿石。②工农业生产中需要对产品、种子进行密度测量等学生活动培养生“学有所用”的能力设计意图质疑探究、交流合作,进行学习一.密度与温度情景引入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提问:冬天,放在室外的水缸为什么会冻裂?师:在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例题来分析一下:多媒体展示:(师读题:)例1:1Kg的水冻成冰,体积怎样变化?提问:通过计算,这表明了什么问题?师总结:相同质量的冰比水的体积大,所以水缸冻裂。师引导:物体一般有“热?的性质?而一定量的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这又表明什么问题?你会用密度知识鉴别一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生思考并计算:(多媒体展示)1Kg水的体积:V=m/ρ=1Kg/1.0×103Kg/m3=1.0dm31Kg冰的体积:V=m/ρ=1Kg/0.9×103Kg/m3=1.1dm3生思考:小组讨论:水不简单地遵守一般物质的“热胀冷缩”的规律。(生看课本106页——107页,“反膨胀”)培养生的合作意识培养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生归纳问题的能力由奥运奖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生分析问题和解走进生活实验(比一比)拓展升华块奖牌是由什么金属做的吗?师在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具体分析一下。(多媒体展示):在运动场上,有一个铅球,其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问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提问:谁能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一块奖牌的密度?老生思考:生思考并计算:(多媒体展示:)解:铅球的密度是ρ=m/v=4kg÷0.57×10-3m3=7.1×103kg/m3由于ρ铅球≠ρ铅所以,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让组长汇报测定结果.)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生的实验能力与化学知识进行渗透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巩固练习(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师已给出一些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槽、烧杯),写出实验步骤。(这块印章放不进常用的量筒中)问题:1.怎样来区别酒精和煤油?2.怎样来区别冰和蜡?师总结:虽然密度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利用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也不一定总是可靠的。1.一卷细铜丝,用天平测其质量是17.8Kg,横截面积是2.5mm2,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2、有两种液体,要尽快判断出哪种液体的密度更大一些,你准备怎么办?要求:设计一个实验,写出主要步生小组讨论:生做练习积极准备后进行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骤,不要将两种液体混合。师引导生谈体会本节课的《伴你学》内容1——7必做8、9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