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质量课题一、物体的质量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初步知道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感受质量的单位大小。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规范操作测量工具的良好实验习惯;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教学重点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教学难点知道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复备课一、新授导入:比较:铁锤与铁钉所含铁的多与少,认识物体与物质的不同,感知相同物质的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比较: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铜圆柱和铁圆柱所含物质的多少;讨论归纳:不同的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过渡:引入新授。二、进行新课:示标:简述本节教学目标。板书: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一)、质量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物理量符号---m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单位符号(Kg)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巩固练习: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国际单位是学会比较学习方法领悟物体与物质的不同认识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并记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用等量代换法解决有关问题物体是指某一具体的东西,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可例举一些事例,让学生感性认识吨、千克、克、毫克等单位的大小例:一立方分米的纯水的质量约千克,单位符号是。复备课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10,合Kg=g;一粒黄豆的质量约10,合g=Kg。(二)、质量的测量工具1、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活动一:学生根据实物和教材说明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3、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测出一块橡皮泥的质量。4、活动三:指出图6--2使用天平的错误。(三)、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的估读巩固练习: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上。2、然后,将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对准分度盘。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用加减砝码,移动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与标尺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5、设疑:(1)、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哪些?(2)、弹簧秤是否是直接用来测量年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熟悉天平的结构具体练习,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纠错练习,巩固天平的正确使用理解并记忆认识其它测量质量的工具,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能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天平的名牌、称量、分度值、砝码组合可适当拓展投影出示练习题探究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质量的?(三)、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状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橡皮泥)活动二:探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冰)活动三:探究物体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航天员)讨论归纳: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三、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投影出示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