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进展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本市养老服务业快速进展,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仍面临供给结构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匹配、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深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91号)精神,促进本市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进展,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奋斗纲领和行动指南,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满足市民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阔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获得感。(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放开市场。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领域,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平等参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突出进展重点。补齐短板,将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进一步扩大护理型服务资源,大力培育进展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坚持提质增效创新。注重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培育进展新业态,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丰富多样,养老服务方便可及;壮大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法律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统筹协调进展。统筹兼顾、优势互补,根据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禀赋,优化京津冀养老服务规划布局,促进养老服务业联动、融合、协调进展。(三)进展目标到2024年,本市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进展环境更加优化,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产品用品和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质量标准更加科学法律规范,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进展的新动能。二、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一)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从事养老服务的市场经营主体办理工商登记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核定行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开展连锁经营的,可在同一区级行政区域内通过绿色通道集中办理登记注册。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的,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在其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非本市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本市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放宽外资准入。鼓舞境外投资者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研发、生产老年产品用品。境外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养老机构审批涉及的有关部门,应主动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建立网上并联审批平台,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效率。(二)优化市场环境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自主确定,民政部门加强对其服务的监督管理,并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做好对价格水平的监测分析。对于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费,以扣除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后的实际服务成本为依据,根据非营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对于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纳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改革养老设施建设运营体制。进一步深化本市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到2024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本市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政府投资建设和购置的养老设施、新建居民区按规定配建并移交给民政部门的养老设施、国有单位培训疗养机构等改建的养老设施均可实施公建民营。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建立覆盖本市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