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一、单元综述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知识结构的构建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2、知识结构用心爱心专心三、课堂思考与讨论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国内方面: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确保这一国策的实行,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根据以上国际形式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在什么方面?答:①对战争和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②强调不与大国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③根据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做出了坚持对外开放的决策。3、中国这时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讨论)答案提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