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少学生物理学不好,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的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关键词:意志品质;初中学生;物理教学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意志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物理学习过程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途径。笔者在近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现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希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正。一、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知识。他们常从物理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如教学“认识压强”时,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提出:“图钉的一头为什么做成尖锥形?”并指出,“如果我们学好了压强,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学生顿感到惊讶,随即产生浓厚兴趣。教学压强知识,教师应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其次,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更高要求,逐步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物理的远大理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当然,在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时有一点是必须坚持做到的,那就是对学生的想法或成果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当学生对某一未知事物感兴趣时,再加上教师的赏识,将使他们更有迎难而上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鼓励和赏识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一种力量,一种支持下去的力量,这种力量更能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学生能够做到这点时,自觉性将不再仅仅体现在学习兴趣上,而是将提升到意识的层面,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产生良好的影响。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我们知道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很强,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他们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为此,教师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学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干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追求正确答案,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咄咄逼人”,应该在积极地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以学生自主的探究为主,但近十年的学习已让学生习惯了“倾听”而不善于也不勇于“表达”。为此,我认为在全面普及新课标的形势下,物理学科应该体现“自主探究”这一目标,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探究性实验,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