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巴西工农业发展特征。(2)了解巴西的人口、城市、种族等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课外资料的搜集,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巴西的经济、人口和城市,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强大对世界的影响,树立借鉴和学习意识。【教学重点】(1)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征。(2)巴西的人口、种族和城市特征。【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巴西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明确: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巴西的经济以及人口和城市。二、新课学习(三)迅速发展的经济巴西的经济实力在南美洲国家中位居首位,服务业、工业和农牧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活动: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巴西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哪里?为什么?2.指出巴西主要的农业分布区,试着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来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优势。(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1.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锰和铝土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水路、陆路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便于矿产资源的运输。2.巴西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亚马孙河沿岸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消费;亚马孙河沿岸地形平坦,雨热充足,有利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和天然橡胶等,它们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展示咖啡、甘蔗和天然橡胶的图片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锰和铝土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的铁矿多为富矿,有的铁矿石含铁率高达60%,是世界上少见的优质铁矿。提问:巴西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工业,是重要的经济区。展示巴西工农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图提问:从巴西工农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巴西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二战后,巴西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纺织、采矿、钢铁、机械、汽车和石油化学等多种工业,到20世纪7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轻、重工业都较发达、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小结:目前,巴西已成为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重要的经济大国。(四)人口和城市巴西人口众多,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23人。但人口分布不均匀,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广大的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则人口稀疏。活动:读图思考为什么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位于东南部沿海?(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因为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地形平坦、气候宜人、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和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巴西的主要城市: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圣保罗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面积超过1500平方千米,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里约热内卢曾是巴西的首都,现在是巴西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港,是巴西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巴西最大的旅游中心。首都巴西利亚,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从空中俯视,整个城市的轮廓宛如一架飞机,寓意巴西是一个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阅读:巴西利亚的建设为了开发北部广大地区,使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1958年,巴西决定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高原中心的巴西利亚。建设者们考虑到那里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宜人的特点,设计了一座布局独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设计者巧妙地在流经巴西利亚的两条小河上筑坝断流,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达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于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只用了3年多时间,巴西利亚这座绿色的花园城市,就奇迹般地出现在原本荒凉的高原上。播放视频:《巴西利亚——最年轻的文化遗产》拓展延伸:巴西利亚的人种构成和语言印第安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