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思考富县高级中学许延锋[内容摘要]狭义的职业教育是指让学生获得与就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广泛的意义上,每个学生都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进入某种职业,教育最终是以进入职业生活为目标的。因此,职业教育不应游离于普通教育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在学校中学习和认识各种社会职业,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进入职业生活做准备。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笔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和探索,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职业技能职业选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它与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日本人把其看作富国强民的基本条件,德国自称其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要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笔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和探索,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现在讲出来,请各位指正。我认为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一、处理好升学和就业的关系高中毕业生主要去向有二,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作为一所普通高中,虽然近年来升学率并不算低,但走入社会,参加就业的毕竟还占大多数,加上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升学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而社会、家长也多以此来评价老师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何解决?首先是观念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从社会需要和实际出发,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需要更多的在平凡的岗位上1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锻炼成才的好战场。升学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其次是定位问题。高三同学中,存在很多这种现象,本来文化成绩差,却抱着升学的裤脚不放,结果,既没能升学,又失去了发展特长的机会。如何做到定位准确,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应该注意学生的特长发展,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鼓励,说服,本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原则,帮助学生在这个分水岭上找准自己的座标。二、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数学生高中毕业后,便要走上工作岗位,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关系到今后一生的发展。在高中政治课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创业精神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不断创业,改造生存环境。例如:可以结合“两弹一星”艰苦的研制工作以及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美德,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终生受益。在政治课中,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养成工作认真、工作守信,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例如: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3、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正当的职业道德教育,老师在上课时,要经常地讲一些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人物及事,如:王进喜、李淑丽等。或者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小论文、杂志、电影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4、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更高层次的从理论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讲座,请一些模范标兵演讲等。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先进的事迹激励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念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职业技能与职业选择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社会。面对机遇,怎样抓住机遇,选2择恰当的职业,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中关键的一环。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就业,减少失业。这也正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和应履行的职责,因此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场和政府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