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文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_________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②[鬻]卖。③[陷]穿透。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知识点注释: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鬻:卖。誉:赞誉,夸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曰:说,讲。吾:我。陷:穿透。或:有人。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回答。利:锐利,锐利。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弗能:不能。之:的。鬻(yù):卖。者:...的人。莫:没有什么。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锐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假如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看图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兵器?(生猜)这是古时候的两种兵器:矛和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之相关的文言文《自相矛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看到题目谁有什麽疑问?什麽是矛、盾?谁来帮助他?你说,介绍了形状。你说,介绍了演变过程。你说,介绍了材料。同学们介绍的很全面,矛是用来进攻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的兵器。二、读准确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谁同意读给大家听听?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你来评价一下,听出了他读错的词语,评的也不错,看来你听的很仔细。谁还想读?你们四个人读,一人一句。字音咬得真准。3、师: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听老师读,好吗?5、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注意断句,读出节奏和韵味。6、师:谁还想读?不错,读出这种韵味了。来,想读的一起读吧。信任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三、读明白1、读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还要把它读明白,怎样读懂课文呢?谁能说说学习的方法?生:结合注释。师:好方法。生:多读多想。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联系上下文。师:不错。生:同桌互相沟通。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生:上网。师:不过咱们在课堂上不能用。生:借助字典、词典。师:这无声的老师对学习帮助挺大的。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2、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3、全班沟通: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谁先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语、哪一句话的意思?你是怎麽知道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盾——莫能陷)还抓住两个同音字鬻、誉(板书)来理解句意,真会学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你说。你利用以前的字来记住鬻,根据意思来记住誉。方法挺好的。5、指导朗读: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有进步!谁再来试试?你可真会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