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新闻发布稿(2013年9月12日)张古江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组织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日前,省委研究通过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省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四个专件。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制度成果,是进一步提高全省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重大创新举措。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背景下,这项工作社会非常关注,老百姓都希望能更多地解决问题。借此机会,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一、干部考核新机制的起草背景和原则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本顺同志在主题报告中对干部考核提出“要改革考核机制,制定干部考核激励办法”要求,这是一个具体背景。另外,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云山同志、乐际部长都对干部考核有重要论述和指示。三是从抓工作的角度、一般方法的角度来讲,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个谋划、实施、检查、改进、反馈、提高的过程,考核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和办法。考核谁来做?各部门系统都有自己的考核,组织部门有干部考核,纪检部门有党风廉政考核,政府部门有绩效考核,制订干部考核办法的必要性很大。特别是本顺书记强调的,八届五次全会浓缩了河北发展的两个关键词:项目、干部。其中干部工作很重要的就是靠考核。具体有三个原则:一是突出考核导向作用。特别是要强化三个导向,就是强化以德为先的导向,强化改进作风的导向,强化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强化作风的导向,以前在制订考核办法中是没有的,坚持把作风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核工作全过程;把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持久热情和动力,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奋进崛起,作为干部考核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作为推进考核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考核不是新鲜事物,各地都在搞,要想找到科学简便管用的办法,必须要创新。二是坚持聚焦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强化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思维,着重聚焦问题、破解难题,选准载体、找好抓手,破除干部考核体制机制政策障碍,力求有效解决考核指标过多过滥、考核方法程序繁琐、重复考核、多头考核、考用脱节、激励约束不强等突出问题,实现干部考核在理念、办法、制度上的创新,确保考核机制可操作、能持久、真管用。三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把中央明确要求的“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从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监控运行、目标绩效评估着手,努力形成中央要求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新机制。二、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的主要目的一是发挥干部考核导向和约束作用,破除产生“四风”的重要制度性根源。着力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作风转变,使干部考核成为克服“四风”问题的“快刀”和“利剑”,从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产生的土壤。通过端正考核导向、创新考核方法、科学设置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用科学的考核机制让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享乐的干部没有市场,让作风好的干部得到鼓励,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使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得到褒奖重用、脱颖而出。二是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奋进崛起。通过科学的干部目标考核评价机制,让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标准。科学发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摒弃什么,通过干部考核体现出来,使干部考核的“风向标”更加明确、“指挥棒”更加有力,在全省上下形成比着干、争着上的浓厚氛围。三是发挥干部考核动力阀、增压器作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着眼于落实省委书记周本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