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收稿日期]2003-12-21[作者简介]黄彬(1977-),男,江苏泰州人,助理讲师,硕士在读,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第25卷第5期2004年5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25No.5May2004[文章编号]1004—5856(2004)05—0112—06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黄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学者也分别从逃课的主体———学生入手,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文章分别从科技发展、市场经济、教育体制等层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的方法。[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社会成因;矫治[中图分类号]G641:G645:G647[文献标识码]A在大学校园里,有一个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逃课。莘莘学子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知识以及更广阔的学习环境本应有浓郁的兴趣。但有关资料显示:基础课逃课率为25%以上,专业课为20%,至于哲学、中国革命史等到课率为50%。[1]这里统计的数据是显性逃课,还不包括大量存在但无法统计的隐性逃课现象。学生逃课不仅妨碍了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吸取知识极为不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逃课有客观原因,比如教师的原因、教材的原因等等,也少不了学生的主观原因。有人将学生逃课的自身方面原因归结为四种类型:理想型、功利型、从众型、无奈型;[2]也有人将学生逃课现象分为三种类型:落后型、主观型、客观型。笔者试从社会层面对学生逃课现象进行探讨。一、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1.科技发展的因素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增多了,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实现,许多学生宁愿上网到一些电大网站上直接接受互动远程教育,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现任教师的单向授课。某种意义上,网络教学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要比课堂大得多,而且,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避免吃大锅饭、夹生饭,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抱怨课堂没有吸引力,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学生就是抄笔记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上这样的课,同学们不仅没有获取知识的充实感,反而觉得浪费时间。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呆板和不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现代的大学生无疑是新人类、新新人类的代表,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而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往往是“经典”。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它便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在这样的课堂上,逃课已成必然。2.市场经济的因素©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许多大学生都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在学校的时候,除了上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上一些点名的课之外,其他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社会实践上了,找时间考英语证、电脑证、甚至学习汽车驾驶,只要将来到社会上能立即有用的东西就学习。有的学生现在手里有导游证、驾驶证,正准备专攻英语六级考试。而有的学生家庭困难,为了交学费、赚生活费,“不得已就提前进入社会”。再加上市场的短视性和功利性,人们往往满足于短线投资,急功近利,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目的是谋生,因此,需要吸收大量“短、平、快”的知识信息,而当前高校的知识比较陈旧和保守,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逃课是在逃避知识。有些学生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如就业、考研等,造成对一些专业不感兴趣,考研以外的课程不学⋯⋯上课的标尺用“有用”与“无用”衡量。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的结果。市场经济同样对学校产生影响。为了生源,许多学校降分录取,即使个别学生旷课达到一定程度,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不轻易开除学生。学校、教师充当“老好人”,对学生旷课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处理力度不大。对于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笔者了解了几所高校。都发现有学生逃课现象,而且每个学校都有严格的校规、校纪来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