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转变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xxx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xxx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切实转变xxx职能,真正实现“xxx的归xxx、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形成职能边界明晰的xxx、市场、社会共治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转变xxx职能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四新”。(一)新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和xxx的作用,作出了一个关键性的新定位,那就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处理好xxx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xxx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xxx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xxx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xxx职能。(二)新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xxx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有八项,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并要求,“加强中央xxx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xxx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实际上,是将xxx职能概括为“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五项二十个字。这一新表述是我们党在xxx职能理论上的又一重大推进,更加科学和清晰地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xxx职能的准确内涵。(三)新探索。从我国改革历程看,xxx职能转变一直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完善全过程,成为集中展第1页共2页现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主要内容。1988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xxx职能;1992年,党的十四大要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组织机构;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把xxx职能定为三项: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3年,党的十六大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把xxx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8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xxx。实践证明,越是经济体制改革到了重要关口,越要推进xxx职能转变。经过多次改革,我国xxx职能虽发生了很大转变,但xxx与市场边界不明而导致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好发挥xxx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转变xxx职能。我们要坚持把转变xxx职能作为“当头炮”、“马前卒”,努力实现从“全能xxx”向“有限xxx”、从“管制xxx”向“服务xxx”、从“权力xxx”向“责任xxx”的转变。(四)新要求。xxx不能无所不为,但也不能无所作为。全面正确地履行xxx职能,必须坚持“三个字”:“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公权实行“法无授权即禁止”,对私权实行“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放”,把能放给市场的权力全部放给市场、能放给社会的权力全部放给社会,用xxx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管”,把该管的管起来、管到位,既防止“越位”、“错位”,又防止“缺位”、“失位”。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