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韵母(nng)鼻韵母普通话的韵母,除了单韵母和复韵母外,还有一种以鼻辅音n或ng结尾的韵母形式,我们称它们为“鼻韵母”。鼻韵母一共有十六个,其中八个是以n结尾的,叫前鼻音韵母;另外八个以ng结尾的叫后鼻音韵母。鼻韵母共同特点1.鼻韵母均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向鼻音发音状态的过渡,即由口音向鼻音的转换。这种过渡转换是个渐变的过程,音素之间过渡要求自然、平滑,切忌生硬、机械地把它们组拼在一起。2.鼻韵母中的元音开始时不能鼻化,尽管在元音和鼻韵尾之间存在着过渡性质的“半鼻音”,但却相当短暂,不必介意它。发音伊始,软腭要带着小舌积极地向后咽壁挺起,关闭鼻腔的通路,只发纯口音;待元音充分展开后再放松软腭,逐步地将舌的前部或后部抬起与上腭的某一部位成阻,让气流改从鼻腔透出,发纯鼻音。3.鼻韵尾n虽是辅音,但由于它在韵母中所处的地位,与做声母时的状态显然不同了。首先,它是一个弱辅音。一般来说,辅音的气流本强于元音,但在这里却减弱了;辅音发音本来是局部紧张的,在这里却变得比较松弛,以至于与元音接近了许多,因此,它才有可能与元音组拼到一起。其次,作为声母的鼻辅音必须要除阻,然后才能与韵母相拼合;做韵尾时却无需除阻,而是以发音的渐弱来结束这个音。另外,做声母的鼻辅音的音量走向是前弱后强,鼻韵尾则是前强后弱。4.鼻韵母中的元音和鼻韵尾都要由声带颤动后形成声音,发音时一口气呼出去,声带一直处于颤动状态,听感上是连续的、一体化的。前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所谓“前鼻音韵母”指的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在其后面带上做韵尾的鼻辅音n构成的韵母。n和ng比较,n的发音部位在前,因而叫它们“前鼻音韵母”或简称“前鼻音”;又因为n是舌尖音,发音时舌尖抵在上齿龈上起作用,所以又可叫它们“舌尖鼻音”。普通话里的前鼻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个元音后面加上鼻尾组成的,像an、en、in、ün四个,发音时它们都是先发一个完整的元音,紧接着软腭和小舌放松垂下,鼻音色彩逐渐加强,舌尖往上齿龈的方向移动,最后抵在上齿龈上,构成鼻辅音n的态势。口腔动程轨迹是直线型发展的。另一类是由两个元音后面加上鼻尾n组成的,像ian、uan、üan、uen四个,发音时先从前面轻短的元音滑向中间响亮的主要元音,紧接着将软腭和小舌降下来,鼻腔通路活开,舌尖抵住上齿龈构成n的态势。口腔内的动程轨迹是曲线型发展的。后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01.后鼻音韵母是鼻韵母的另一种类型,是与前鼻音韵母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做韵尾的鼻辅音ng所形成的韵母。ng与n比较起来,发音部位在口腔后部,所以凡带ng尾的韵母均被称作“后鼻音韵母”或简称为“后鼻音”;又因为ng是舌根音,也可以叫它“舌根鼻音”。•02.普通话里的八个后鼻音分为两类:•(一)ang、eng、ing、ong四个韵母的发音都是由一个可以做韵腹的元音与鼻韵尾ng构成的。这一类的鼻韵母在发音时,都是先发一个单纯的主要元音,紧接着口腔缩小,舌根抬起来与软腭接触,构成舌根阻的态势,最后以具有浓郁鼻音色彩的ng结束发音全程。•(二)iang、uang、ueng、iong四个韵母的发音都是由二合元音(复元音)与鼻韵尾ng构成的。前面的韵头部分又轻又短,只表示舌位从此启动,紧接着发主要元音,待主要元音充分展开后,将口腔缩小,舌根抬起向软腭部位移动,直到最后贴紧软腭,以具有浓郁鼻音色彩的ng结束发音全程。•这一类由两个元音与ng结合的鼻韵母,其主要元音a、e、o与韵头的关系相比之下不如与韵尾的关系那么密切。可以用两拼法来组织发音,即先将主要元音与ng尾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类独立的后鼻韵母,然后再以此作为一个整体去与韵头i或u相拼,这样音素之间的界限更加鲜明,发音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如果先将两个元音拼合起来,再去同ng尾结合,那么,元音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都可能引起损失或质变,效果往往不佳。前后鼻音韵母的区别•前后鼻音韵母的区别在于韵尾n与ng。n与ng尽管都是鼻辅音音素,但n既能当韵尾,又可以充当声母;而ng似乎只是为了做韵尾而安排的。n的发音,舌头抵在上齿龈阻气(一定要抵在上齿龈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