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临床病例讨论第425例——反复消化道出血罗涵青吴东李景南钱家鸣病历摘要壁!堡囱型苤查!!!!生!旦笠!!鲞筮!塑g坠!』!!!!望丛!i:坠!!!!!!,!!!:!!:堕!:!患者男,40岁。冈“脓血便2年,加重1个月余”,2011年9月22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患者2010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大便次数增加,3~4次/d,为黄软便,便中带脓衄。无发热、盗汗、皮疹、关节痛、视力改变、乏力等不适。外院查粪便常规:3~5个红细胞/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满视野,粪便隐血(+)。粪便细菌培养、抗酸染色及寄生虫均(一)。血红蛋白浓度(Hb)132∥L,红细胞沉降率(ESR)20mnt/lh。结肠镜:阑尾开口周围盲肠黏膜充血、糜烂,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光滑,直肠黏膜弥漫性血管纹理消失、充血、糜烂。病理:阑尾周围黏膜急、慢性炎,偶见隐窝脓肿;直肠黏膜急、慢性炎,可见隐窝脓肿,少数上皮细胞轻度异型增生。外院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予柳氮磺吡啶(SASP)4g/d口服及1g/d灌肠治疗10d,便次减少为1~2次/d,出血量明显减少。2011年8月自行停药,劳累后脓血便增加至6~7次/d。2011年9月起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便次逐渐增加至20余次/d,腹痛明显。9月22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查Hb76g/L,ESR68mm/1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95mg/I.。行结肠镜检查,进镜至乙状结肠.见乙状结肠、直肠弥漫充血、水肿,大片溃疡形成,部分区域黏膜脱失,可见多量炎性息肉,部分区域呈铺路石样外观,部分黏膜有自发渗血。病理:(乙状结肠)坏死物、肉芽组织,黏膜重度急性及慢性炎。小肠CT未见明显异常:静脉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mg/d及补液支持治疗3d,病情改善不明显。检查回报:粪便难辨梭菌毒素及培养(一),外周血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和DNA均阳性。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后便次降至5次/d,出血量有所减少。第一次临床讨论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脓血便,无肠外表现。2010年外院初步检查除外常见感染性肠病,内镜下黏膜改变较为典型,考虑UC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外院的结肠镜及病理有两点值得讨论:(1)本例除直肠病变外,尚有阑尾开V1周围的炎症,这一现象有无临床意义?uC通常为连续性病变,但在内镜检查时,确有一部分非广泛型UC患者除直肠或左半结肠病变外,还有阑尾周围红斑(peri—D01:103760/emaj.issn.0578—1426.2013,05.022作者单位:100730中闰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吴东,Email:dongwu@pumc.edu.Oilappendicealredpatch,PARP)这样的盲肠炎症改变。关于此现象的论述相对较少,国外研究表明,PARP现象占非广泛型UC的7.9%,其组织学炎症程度与直肠平行,患者多为男性,其中半数会发生病情进展¨l。本例的PARP现象或许提示病情较为活动,有加重的可能,需密切观察;(2)怎样看待直肠上皮的轻度异型增生?在炎症较重的区域腺上皮增生活跃,出现轻度异型增生应属正常,加之直肠型UC癌变风险较低,冈此这一现象临床意义不大,但应注意随访。按照改良‘Fruelove和Witts评分标准,患者最初为轻度UC,加之病变局限,治疗首选5一氨基水杨酸(5-ASA)或SASP口服,并辅以局部治疗。本例经SASP口服及灌肠治疗后症状曾改善,但本次因停药和劳累(UC加重的常见诱因)后病情迅速加重而人院,已成为重度UC。静脉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后病情无改善,其原因主要有:(1)激素无效;(2)存在感染因素(尤其是难辨梭菌或CMV感染)。此时应加强支持治疗,尽量去除感染等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必要时尽快转换治疗(包括环孢素的拯救治疗或立即手术)。本例经检查证实存在CMV现症感染。CMV为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常在正常人体潜伏存在。其病毒蛋白PP65的诊断敏感度约60%,特异度约83%;病毒DNA的诊断敏感度约65%,特异度约90%。该患者PP65及CMVDNA均阳性,提示为现症感染,而CMV感染可造成激素抵抗。据报道,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的CMV血清阳性率为20%~40%,而结肠组织中的阳性率约为38%,提示相当一部分重度UC患者激素治疗无效可能与CMV感染有关。2|。本例抗病毒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也从侧面印证了CMV感染在uC病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例患者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