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1/11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答案】1.A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3题。2.该漫画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正确的是()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B.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D.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3.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下列地理现象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的是()A.十里不同天B.牵一发而动全身C.秋分种麦正当时D.一山有四季【解析】第2题,该图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是植被破坏后,导致气候改变,是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B对。不能反映土壤盐碱化问题,A错。只是一种愿望,不是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C错。没有改变大气成分,D错。第3题,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现象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2/11符,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对。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体现的差异性,A、D错。秋分种麦正当时,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C错。【答案】2.B3.B“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有蓝色花。完成4~5题。4.“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变化性5.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解析】第4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B项。第5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B项。【答案】4.B5.B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6~7题。6.图中M代表()A.气候变暖B.臭氧层破坏C.植被破坏D.修建水库7.M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A.地下水水量增多B.气温年较差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五章检测题3/11【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由于M,大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加重,据此可判断M为植被破坏。故选C。第7题,据上题分析可知,M为植被破坏,会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A错误;气温年较差变大,B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沉积严重,下游河床不会向“V”型发展,D错误。故选B。【答案】6.C7.B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8~9题。8.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气候干旱,日较差大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光照强烈,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9.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带B.热带稀树草原带C.寒带苔原带D.温带荒漠带【解析】第8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故A项正确,D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B项错误;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第9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D项正确;温带草原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故A项错误;热带稀树草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故B项错误;寒带苔原带位于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