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意见20**年是贯彻落实**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现结合我县实际,就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XX县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整合项目资源,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繁荣稳定。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一)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投入力度。县财政支农投入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新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向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并逐年提高比例。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先干后补、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农村建设。(二)全面落实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地膜玉米补贴等补贴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生猪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完善惠农补贴发放“一卡通”办法,第1页共10页完善农民补贴网,确保补贴足额发放。扩大能繁母猪保险范围,逐步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补助标准、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补助标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资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支持投入。(三)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就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问题,要加强调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协调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协调发展。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四)切实抓好粮油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突出抓好水稻、玉米、油菜等骨干作物,大力实施粮油丰产工程,着力提高粮油单产和效益。全年粮食计划播种面积49.5万亩,其中:水稻29万亩,小麦7万亩,粮食总产量17.8万吨;种植“双低”油菜14万亩,油料总产1.8万吨,争创油料大县。(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全年力争生猪饲养量85万头,出栏50万头,争创生猪调出大县。推行柑桔规范化栽植,每年新发展柑桔2万亩,加快桔瓣速冻生产线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努力扩大果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指导蚕农科学种桑养蚕,建立鲜茧价格风险保障机制,力争新建和低改桑园1万亩。积极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全年种植中药材10万亩,新建和改造茶园1万亩,蔬菜复种16万亩,大鲵驯养繁殖8万尾。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储藏、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至5个。(六)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第2页共10页督、检测网络体系,依法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