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监护的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主要内容:一、系统监护内容1.心血管系统包括心率、节律、心排量(CO)或心脏指数(CI)、心脏搏出量、左室做功指标、右室做功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等。2.呼吸系统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平均气道压力、平均气阻力、吸气力、呼气力、气道峰值压力、肺的动态或静态顺应性、肺通气与血流比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末梢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3.泌尿系统24h或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pH值、尿蛋白定量,血、尿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渗透压比值,24h代谢产物(如尿素氮、肌酐、总氮及电解质成分等)在尿中排出量。4.中枢神经系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肢体肌力及肌腱反射、皮肤感觉等临床观察,有条件可做颅内压力、脑电图、脑血流图监测及头颅影像学检查。5.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液钾、钠、氯、钙离子测定,微量元素的测定,24h尿电解质成分的排出量,血液pH值、PC02、实际碳酸氢根、标准碳酸氢根、剩余碱和缓冲碱等。6.血液系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3P试验,必要时做骨髓穿刺检查。7.消化系统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胃液pH值、呕吐物或粪便潜血试验,观察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8.代谢和营养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血葡萄糖、肌酐测定、24h肌酐排出量,总氮平衡,基础代谢率、呼吸商测定、体重、皮肤皱折厚度、中臂肌肉周长测定。ICU中的监测一般按脏器分系统进行,日前公认的多分为九大部分。即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解质平衡、血液、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以心、肺、肾三脏器的监护措施及手段为首要,对其功能障碍称为“三衰”。临床上把合并有两个脏器以上功能障碍的统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一、监测内容(一)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肌的氧供四要素。实用的心功能监测可通过Swan-Ganz热稀释气囊漂浮导管、持续的心电示波和血压测定仪三者实现。(二)呼吸系统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气力和呼气力、有效顺应性及血液气体分析。配备床边X线摄相机、肺气量计、气道压力表、氧及二氧化碳测定仪、血气分析仪等即可进行基本的呼吸功能监测。(三)肾功能包括血、尿生化、肌配和尿素氮的测定、尿比重、尿酸碱度、尿蛋白定量分析及代谢废物清除率、每小时及24h尿量的监测等。(四)水电解质平衡与代谢包括血生化:钾、钠、氯离子测定,称体重及24h水电解质出入平衡的计算。监测摄入卡量、氮平衡、血糖、血浆蛋白、血清乳酸及胶体渗透压等。(五)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六)血液系统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为基本监测。(七)出凝血机制试管法凝血时间和血栓弹力图、三P试验、纤维蛋白元半定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八)肝功能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血谷丙转氨酶及球蛋白的絮状试验等。(九)胃肠系统胃液PH测定及便中潜血试验,检查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十)细菌学监测包括各种可能感染部位的细菌学检查,有指征时及时送检。二、分级监测项目的临床应用在ICU,根据病人全身脏器的功能状况及对监测水平的不同需求,从重到轻一般分为I~Ⅲ级监测。(一)I级监测凡病情危重,多系统功能障碍,支持治疗监护项目需累及2个脏器以上者。1.呼吸系统:人工气道维持及氧疗管理;床边胸部X线摄像每日1次;血气分析每4~6h测录回次;监测项目: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每4~6h测录1次;肺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每12h测录1次。2.循环系统: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护理;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测,全套指标每4h测录1次。动脉血压持续监测,每15~30min记录回次。3.肾功能:记录每小时、每12h尿量,每24h小结1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