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3期2006年5月海洋与湖沼OCEANOLOGIAETLIMNOLOGIASINICAVol137,No13May,2006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免疫功能的影响*黄鹤忠李义宋学宏王永玲杨彩根(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州大学水产科学研究所苏州215006)*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BS2002016号;苏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ZN0308号。黄鹤忠,副教授,E-mai:lhuanghz@suda.edu.cn、suda-shu@i163.com收稿日期:2005-01-10,收修改稿日期:2005-08-15提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10mg/L10天或1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101)。NH+4-N210mg/L和31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105)和极显著(P<0101)地低于对照组。NH+4-N310mg/L10天或21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105)。NH+4-N110mg/L和21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105)和极显著(P<0101)地低于对照组。NH+4-N110)51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101)下降;但NH+4-N110)41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N310)410mg/L10天或110)210mg/L20天,以及510mg/L10天或310)51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105)和极显著(P<01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氨氮胁迫,血细胞,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Q48在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由于养殖动物的排泄和残饵的氨化作用,造成氨氮不断积累,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甚至发生毒害。氨氮已成为水产养殖系统中最普遍的毒性物质,但人们很少了解氨氮对甲壳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Gillesetal,2000)。已有报道表明,氨氮能对水生生物的许多器官造成损伤,是十分有害的物质(Coltetal,1981)。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中最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但许多养殖地区盲目追求产量、片面地增加放养密度和投饵量而忽视了养殖水质的保护,导致氨氮等有害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引起养殖蟹生长缓慢、体质下降、各种蟹病不断发生。例如,传统的中华绒螯蟹静水充气育苗中后期即便通过大量换水改善水质,水中的氨氮含量仍然高达2197mg/L,是导致成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王武等,1999)。目前还未见到国内外有关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中作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养殖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氨氮胁迫环境条件下10天和20天以后血淋巴血细胞数、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血清溶菌酶(LSZ)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中华绒螯蟹的环境生理和免疫机制以及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3期黄鹤忠等: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免疫功能的影响1991材料与方法111实验用蟹与用水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于2004年3月20日取自江苏省常熟市水产养殖场池塘养殖的健康个体,体重(65132?3146)g,至分组实验前在养殖生态室PVC水槽内适应性暂养2周,暂养期间水温逐渐升至21e并保持恒定,气石连续充气,每天吸污换水1/4池水,饵料投喂采取上午为泡软的玉米粒,傍晚为新鲜洗净的螺蛳肉,确保摄食充足。养殖环境安静,无攀爬出水面和打斗现象。以自来水为养蟹实验用水,添加适量硫代硫酸钠中和氯气,经充氧机曝气24h并将水温逐渐增至2110e后使用。112实验设计设置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随机取健康无残肢的中华绒螯蟹30尾分设2个平行,分别在水体为019m3(110m@210m@0145m)的PVC水族箱中进行试验,每箱中15尾。保证蟹体在整个实验期间浸没于水体中。所有组的水温、投饵等养殖条件与暂养时相同,充气量也保持一致。每天早晨8:10将各箱水体全部更新并向各实验组添加氯化铵(NH4Cl),实验组NH+4-N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