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的饲养管理<2>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1.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2.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3.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二.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1)做好转群工作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2)适时更换产蛋料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营养供给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4)产蛋前期蛋重和体重变化规律蛋重和体不同品种重变化规律不同ZHOULING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PINJUNDANZHONG4551535455565758585959.559.56060某褐壳蛋鸡体重标准产蛋率见蛋2%10%40%70%80%90%32周龄体重(g)16501700175018251900192519502000-2100凡是体重能保持品种所需要的增长趋势的鸡群,就可能维持长久的高产,为此在转入产蛋鸡舍后,仍应掌握鸡群体重的动态,一般固定30-50只做上记号,1-2周称测一次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开产鸡群的产蛋率每月能上升3-4%左右。(5)光照管理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小时或10小时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分钟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小时,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若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转入蛋鸡舍时自然光照时数有10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但在逐渐变短,则应立即加补人工照明,补光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1小时,当光照总数达16小时,维持恒定即可。产蛋鸡的光照明强度:产蛋阶段对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强约一倍,应达20勒克斯。鸡获得光照强度和灯间距、悬挂高度、灯泡瓦数、有无灯罩、灯泡清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人工照明的设置,灯间距2.5-3.0米,灯高(距地面)1.8-2.0米,灯泡功率为40瓦,行与行间的灯应错开排列,这样能获得较均匀的照明效果,每周至少要擦一次灯泡。三、产蛋高峰期管理(1)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2)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3)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