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魏艾滋病中医瓶、治初探王健李洪娟(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艾滋病研究室1070)(北京骨伤针灸学院100700)内容提要:本文根据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若于文献,讨论了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分型论治情况,艾滋病“病”、“证”、“症”概念的关系,辫证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以及以病为纲,先分期再分型,病证结合的种医辫证思路。关键词:艾滋病分型辫治辫证思路1中医对艾滋病的塞本认识艾滋病是发现才十几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艾滋病之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而来看,与中医的某些病症、病名、基本理论认识均有相类似之处。如何确定艾滋病的中医病症归属范畴,从现有文献亦报道了不少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有:“瘟疫”、“虚劳”、“症瘾”、“积聚”、“I刃阳易”等。笔者以为,上述各种观.点和认识都是从不同角度(如传染性、发病学,临床表现,传播方式及范围等)、不同的方面来将中医的传统理论与艾滋病这一现代新出现的疾病进行联系,它们只是反映了艾滋病整个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某一部份内容。如果进一步从古籍‘一},进行挖掘,也许还能找出不少相似点,如并发于艾滋病的口腔念珠菌病与『!,医儿科的“鹅口疮”“雪口”相似;带状疤疹感染与中医皮外科的“蛇串疮”、’‘缠腰火丹”相类似,诸如此类,这种种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治经验。但有一点是i青楚的,艾滋病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凡与艾滋病人进行性、血液接触者,签本上都会被感染,且具有人群的扩散性,故被称为‘.现代瘟疫”。一旦感染了Il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就使机体处于一种带毒状态(病毒携带者)。若摄生不慎,悠情纵欲;或气候骤变,虚邪贼风;或淫毒(HIV)太甚,损伤脏腑气血;或劳心劳神,体力不支。诸种原因,均可诱使带毒的机体发生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原虫、霖菌)应运而生,纷杂而至,造成人体之病理状态,开始发病。若正气尚足,机体适应性强,与病毒Hlv处于共存状态,就会延迟发病;或成为Hlv的长期携带者,或艾滋病病变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延级死一亡。中医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中药、针灸、气功、心理等法)作用于患者,帮助机体的自身调节系统,防止发病,阻断病情向相关综合征期(ARC期)和艾滋病期(AIDS)发展,解除患者的主观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2目前艾滋病的分型论治情况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简,证型既是对疾病病位、病性、疚势的让本反映,又是遣方用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些学者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诊治实践体会,对艾滋病的分型论治做了不少工作。如吕维柏等按Jlj};型、脾型、肾型为主治疗158例川v/AIDS感染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l〕。薛伯寿认为应采取分期立法,“内”“外”参辨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八e、八一、e、Alns)施以辨证论治(2〕。苏诚练氏分为Jli卜胃阴虚型,脾胃虚损型,脾肾两亏型,热盛痰蒙型四型论治〔3〕。吴伯平氏认为从Hlv感染时起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应分期论治:艾滋病毒急性感染期(分为风热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生995年第17卷第4期风寒型),早期—即无症状性Hlv感染(分为气血亏虚型,肝郁气滞型、肺气阴虚型,往来寒热型);中期—即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根据所出现的淋巴结病、形削乏力,发热,胶泻等病证再分别分型论治);晚期—即艾滋病或完全型艾滋病(肺型一急性感染型,气阴两虚型,肺卫不固型;脾型;’肾型一肾气不固,’肾阴亏i固、阴阳俱脱;心型;)以〕。黄柄山氏将艾滋病辨证分为体虚外感型和慢性虚损型,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抗肿瘤三方面进行治疗〔5〕。从以上分型可以看出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分期,再分型;即按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病期划分基础上再进行各个阶段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一是直接以‘It.医的分型来表达艾滋病病变发展进程,病位之深浅,病势之级急,病情之轻重,井根据不同的病性、病位来指一导临床用药。另外,血淤、气虚血淤、疾湿、痰癖互结等方面亦开始受到重视。所有这些,对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的内容是一个极大的丰畜。3艾滋病中“,病”“证”“症”概念之表述“艾滋病”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