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0年《名师之路》第五期关注学生课余生活铺设课堂成功之路———对体育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南通市鹤涛小学顾建峰【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本文就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体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生活化体育课堂教学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生最终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为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创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学生个体需要出发,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删除或缩减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与将来工作生活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共同精选和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生活充分融入到体育课堂,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和服务社会。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课堂教学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中的“生活”有其特定的含义。1、关注儿童的生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重点指的是儿童的生活化,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化,儿童生活具有生长性或发展性目的,具有游戏性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时要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中轴,辐射儿童的整个生活面,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也能体验到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儿童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以生命的流动形式展现,儿童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到自我的提升。2、儿童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涉及整个生活世界,具有整体性,生活是儿童生命活动的展开与充实,儿童过的是综合的、整体的生活、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儿童生活分割成智力生活、情感生活等碎片。我们不妨看这样一系列的体育游戏。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手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让孩子用生活化的细节让自己更机敏、更灵活:(一)、手指击掌,节奏可以先慢后快,让孩子的动作快速、准确;(二)、抓手指,抓左侧、抓右侧,抢口令无效;(三)、手枪一打四,按口令变换,先慢后快;(四)、摇手指;变手型……,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系列有些,不仅丰富了儿童的体育课堂,而且锻炼了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体育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让儿童生活成为体育可拓展的内涵。3、课堂生活是改造的生活教育即生活,绝不是说教育是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学校教育是经过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平衡的生活,教学生活也是这种特殊的生活,是“改造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尤其要利用学生生活这无比深厚的基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如:冬天,学校早操、大课间都可能安排长跑,如果体育课再长跑,学生会厌倦,咋办?得想个办法,玩玩竞走游戏,区分走和跑的差别,犯规可罚跑,这样课堂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竞走,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更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被积极调动的情形之中,让我们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4、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尽管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现实生活,也需要不断地超越现实性、追求可能性。可能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是一种幸福生活。课堂里只有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学生却心不在焉,这样的体育课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谈谈对游戏的建议,谈谈你喜欢的体育项目等……只有持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