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物对人体的作用1、乙醇乙醇是一种发酵或合成产品,并且对蛋白质具有变性作用,可以直接使活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现象)、活细胞死亡和生化酶灭活。因此,饮用乙醇可以使人的胃蛋白酶变性,同时,还将引起上消化道的辛辣和烧灼感。因此,在生命体中存在极少。除非是在生命完结以后得以生成,否则在新鲜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中,乙醇的含量是十分小的。乙醇具有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通过饮洒而被机体吸收的乙醇,对人体表现出来的作用,与机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值直接相关。可以将乙醇对人体的作用程度划会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吸收的乙醇量为35ml,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值约为1‰。这时的主要生理学作用为血管扩张、心脏活动加强,脊髓反射开始变得迟缓。饮酒者大多感受有暖热感,精神比较愉快,同时产生饥饿感。外观表现是话语比较多,抑制力和判断力下降。第二级:吸收的乙醇量达到40~70ml,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值为1‰~2‰。这时候开始有运动障碍表现,言语逐渐含糊不清和无逻辑性,走路有些不稳当。大多数饮酒者会有飘飘然的感觉,并想睡觉。有一部分人还会出现轻举妄动的主动进攻他人或物的表现。第三级:吸收的乙醇量达到80~150ml,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值达到2‰~3‰。这时候一般都表现出不能自控的状态,迈步十分困难。大多数饮酒者此时会出现大醉酒表现,喜欢吵闹打架。第四级:吸收的乙醇量为175~300ml,血液中乙醇浓度值达到4‰~5‰。这时候一般会产生呼吸麻痹,出现丧失知觉的状态。饮酒者此时将有生命危险,可能会导致死亡。上述乙醇作用,并不是一饮酒就会表现出来的。它必须是在机体对乙醇加以吸收入血液以后才会产生。所以,如果说一时饮酒过量的话,可以采取相关的办法防止乙醇吸收。最有效的对策,就是自我呕吐和药物催吐。对于那些不加节制过量饮用乙醇的人们,可能会有二种后果之一出现,这就是急性乙醇或酒精中毒和乙醇或酒精中毒症,后者又称为酗酒病。急性乙醇中毒是由一次性过量饮酒产生的,其后果主要是机体麻痹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持久性损害,严重时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酒精中毒症也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患有这种酗酒病的人,大多会发生性格变化,机体的许多器官也多有程度不同的乙醇损害(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消化器官)。饮用乙醇的绝对致死剂量是800ml。从本质上来讲,乙醇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有机物成分。饮用香槟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饮用烈性酒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乙醇饮料不能够防止感冒,也不能对感冒的治疗有效果。一般来说,饮用含乙醇饮料,会使血管扩张,心脏活动加强,从而使机体热量散失增加,最终导致体温下降。所以,饮用乙醇,显然地对于感冒的防治无益,而且有害。乙醇对正在发育的细胞影响很大,所以婴幼儿以及儿童和少年不宜饮酒。对孕妇和乳母,由于她们可以将乙醇直接或间接地传送给胎儿和婴幼儿,所以孕妇和乳母也不能饮用含乙醇的饮料。2、甲醛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主要是生产中使用的。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可刺激眼睛至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的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以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3、苯因为苯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的特点。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溶度的甲苯、二甲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溶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群。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慢性苯中毒主要是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奔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期时齿龈和鼻黏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并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