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在县委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际,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点探讨。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的现代化。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农村社会发展后劲,丰富农民群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面貌,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居民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把坚持以人位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素质,摈弃陈规陋习,养成文明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战略符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五大目标,瞄准了我们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矛盾,抓住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环节,对农业农村工作必然有很大的推进。(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的有力措施。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把农村基层党第1页共5页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素质提高以及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农村经济文化事业总体发展水不高。(一)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由于收市场价格的影响,农产品相对过剩和运输成本高,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产品配套加工衔接不上,无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仅仅靠卖农产品原料等,致使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增收缓慢。(二)乡村两极资金薄弱,公益事业发展缓慢近年来,中、市、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推行了免收农业税政策,加大了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力度,但由于资金有限,加之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低,致使农村公益事业举步艰难。另外,当前农村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变得非常的“散”,平时难以组织,集体的事情就更难办,在乡村社会中,就面临着一个公益事业难以达成的问题,同时阻碍了公益事业的进展。(三)农村社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过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势头,但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如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尚未建立,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等,农民看病难、行路难、上学难、通讯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第2页共5页(四)农村各项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村落、房屋、圈舍杂乱,部分农民的生活陋习还未改变,垃圾随处倒,柴草四处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五)农民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