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口耳目》教案及知识点【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口耳目》教案设计说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老师)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奇妙的宝贝——“时间机”。只要坐上时间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日,我们一起坐上时间机到古代去看一看。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爱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仔细学习的“良方”。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1.认识象形字。(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老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2.图文对比,指导识记“目”“足”。(1)对比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3)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目:老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老师小结:仔细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协商识字方法,老师巡视,点拨指导。(2)汇报沟通。预设: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爱吃木耳。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4.游戏巩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连一连。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比,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2)游戏。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沟通表达。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沟通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老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老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