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例分析广西平果县平果初中黄晓燕【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掌握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及都城,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导学方法】①猜谜语法:采取让学生猜和三国有关的历史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③其他方法:自学法、指导法、练习法等。【学习方式】预学突破→讨论交流→展示提升→统整归纳→反馈达标【学法指导】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三国知识,还编了《巧记三国历史口诀歌》: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鼎立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建,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采取当堂给学生时间记忆,当堂加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采取让学生猜和三国有关的历史谜语的形式:(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3)红墙(打一古代地名)(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这几个和三国有关的谜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热烈,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这些人名、地名和成语都与三国有关,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三国人物英雄辈出,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三国,学习有关三国的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引入新课。二、学习新课:(一)、预学突破:教师首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由学生读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预学单的预学部分。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预学内容,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划下来。小组长检查预学情况,记优良中差。预学展示:知识点一:将军令3号、黄鹤楼5号书面展示,北斗星6号点评。知识点二:学生完成情况很好,所以不必要由学生展示,而采取教师多媒体出示答案的形式。(二)(三)、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教师:新课学习,为了使大家印象深刻,按照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咱们把本课划分为两大版块,分别为:第一板块---烽火看台和第二板块----走进三国。首先我们看第一板块:烽火看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还得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示意图》)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互相攻战,百姓流离失所,多么渴望能过上统一安定的生活啊!那么,北方人民的这个愿望是谁帮助实现的呢?(答:曹操。)大家看图,北方的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并不是曹操,是谁呢?(答:袁绍)(从而引入讨论1。)讨论并展示1: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曹操-----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人方面:招贤纳士经济方面: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官渡之战军事方面: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建议袁绍-----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意见教师: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大家知道曹操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统一北方后,下一步会怎么做?(答:统一全国。)请学生结合《赤壁之战示意图》,介绍赤壁之战的经过。讨论并展示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呢?孙刘-----占天时、地利、人和,采用正确战术“火攻”赤壁之战曹操-----不习水战,骄傲轻敌,采用错误战术教师总结:是非成败,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启示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凡事要戒骄戒躁!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板块:走进三国1、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