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我站在铁桥上设计者教学内容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理解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或模式)“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示标1、导入激趣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你了解泸定桥吗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泸定桥的资料.2、教师出示泸定桥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就是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705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把守这里的敌将桥板抽掉,并在桥东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的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地通过.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今天我们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5、教师归纳整理:(1)铁索桥在哪里?形状?(2)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看到想到什么?6、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理解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7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1、要想真正地读懂这两个问题,首先要读通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个性化创意: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列出简单的提纲。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三、凭借情境,自主探究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铁索桥在哪里?形状?(2)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看到想到什么?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1、指名读要求。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四、质疑情境,验标补标(一)情境教学合作解疑1、那谁先来谈谈对铁索桥的了解?(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出示泸定桥图片)2、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一节,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3、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指导读,齐读)。4、“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5、“心潮汹涌激荡”是什么意思?6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了二郎山飘来的云雾和大渡河水,这两种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朦胧波浪翻滚)师:诗歌中的哪些词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7指读,读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来。比一比,看谁把意境读出来了。过渡:站在这样摇晃的索桥上,作者的心中似大渡河里的滚滚波浪,汹涌激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什么掀起了作者心海之波?(8)出示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英雄的红军,啊!曾在这里强渡,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哪,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攀着一根根铁索,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冒着秘密的弹雨,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冲破了敌人的火网!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9作者想到了这些,你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10第二小节,看着脚下的大渡河水,作者想到了红军,想到了他们怎样?让我们也再次回顾一下吧。播放录像:“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1作者想到了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红军,心潮怎样?从哪些句子和词中你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强渡高举迎着攀着冒着冲破)这些词在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