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魏春凤赣州市安远县东江源小学1.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让学生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个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它们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这一课选用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溶解概念。2.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三年级下半学期《混合》单元和《溶解》单元的前2课活动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对溶解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本课是选用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从中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客观地观察习惯、比较溶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和能力: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过程和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液体之间的溶解1、回顾、观察蜂蜜倒入水中,搅拌后的现象问:蜂蜜在水里怎么了?2、蜂蜜是液体,它能溶解于水,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能溶解于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揭示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设计意图:这堂课所有的实验都是有关溶解的,而判断的依据是溶解的定义。因此,在课始我设计了“观察蜂蜜在水中是否溶解,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即溶解的定义”一环,一方面巩固上堂课的旧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为本堂课的学习铺垫了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很快地进入状态,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实验操作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特征活动一:观察描述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积累经验1.出示洗发液师:这是洗发液,它能否溶解于水呢?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3、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看胶水和洗发液是怎么在水中溶解的吧!老师做演示实验。(1)滴一滴洗发液倒盛水的玻璃杯中。(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漂浮?下沉?)(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4)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5)做好观察记录。4、学生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设计意图:活动一安排的洗发液,粘稠度比较高,这种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非常容易观察,是本课的重点实验。而教学目标里要求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本环节的实验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步一步、仔细地完成实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又能使学生按照事物演变的顺序——从刚开始是怎样进入水中、在水中的初始状态,到用小棒轻轻地搅拌后是怎样扩散的,最后充分搅拌后判断是否溶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细致、完整。由于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现象又是极其有趣,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这样就会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自觉、主动地探究,完成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取证,掀起本堂课的第一个小高潮。)5、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6、得出结论:洗发液在水中都溶解了。(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设计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活动二、观察描述醋、碘酒和食用...